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(6) (第2/3页)
。 ??又聊了两句,沈老太爷提点他,清疏,不要骄傲自满,还要继续努力啊。 ??沈清疏恭敬道:是,侄孙谨记。 ??管家刘伯上前一步提醒她,少爷,是不是还要去信儿告知老夫人。 ??对,我都差点忘了,马上传信给伯府。信寄到之后,她娘应该会安心多了吧。 ??这次考试又给她增添了一层保护,她的身份会更加的隐秘,谁会怀疑一个参加了科举考试的人? ??县试结束了,沈清疏的科举之途却还遥遥无期。 ??四月初,沈清疏辞别了叔爷爷一家,前往府城参加府试。 ??要说这三场考试,分别在县城、府城、一省首府。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,家里没点钱恐怕连路费都凑不齐,更别说住宿饮食费用了。 ??难怪说寒门难出贵子呢。 ??宿州府下辖有5个县,府试的参考者就是本次各县县试录取的考生,约有一百五十人左右,只录取三分之一。 ??即便古代识字的人不多,这个录取率也是低得令人发指,一个市就录这么点人,比高考不知难了多少倍。 ??府试考三场,内容和县试差不多,只是更难一些,在县试的基础上还要再裁汰一部分人。 ??沈清疏注意到,县试录取的还是有不少中老年人,他们大半辈子都在翻来覆去的读这几本书,穷经皓首,少年人有时候还真的就考不过他们。 ??不过这个年龄还在考府试,说实话,也就到此为止,基本入不了仕途了。 ??沈清疏作为县案首,还是受到了一些关注,尤其是汤山县的学子,他们基本没见这位案首露过面。 ??听说是京城回来的子弟,一回来就占了他们一个名额,很多人都恨的牙痒痒。也觉得十分的无奈,小县城的教育资源怎么能和京城比。 ??对此,沈清疏也很抱歉,她也想在京城考,不用舟车劳顿,但是政策不允许。 ??几个案首,她是年龄最小的,沈清疏心里估摸着,也许府案首也会是她的。 ??因为连中小三元和神童之类的都是政绩,一般成绩差不多的情况考官也会乐意成全的。 ??谁知道结果出来,她只是第三名,让沈清疏有些郁闷,她估计就是诗没写好的缘故,又恰好遇上了一个古板的考官。 ??连中小三元的美好幻想泡汤了,沈清疏还要努力争取院案首,拿到这个,基本就意味着必中举人。 ??院试在府试的基础上,加了数算,比重约占20%,这是沈清疏的优势,所以她非常有信心。 ??只希望题越难越好。 ??五月,沈清疏又辗转至江南省的首府滁州府,在这里租了一个小院住下,备考八月的院试。 ??琐事都有其他人打理,她只需要用心读书就行。 ??六月,天气渐渐炎热,沈清疏读书心闷之时,忽然想起滁州离林大人就任的苏州府不过几日路程。 ??10、第10章 ??说走就走,次日沈清疏就往苏州府而去。 ??这虽是心血来潮的想法,但她细细思量过后也觉得可行。 ??没有老师和同窗,一个人每日闭门读书确实十分枯燥,效率也很低下,不如出门去散散心。 ??林大人也是正经进士出身的官员,拜访他说不定还能得到他的指点,进步速度更快。 ??当然最重要的是解决她和林小姐婚约,一举两得,岂不美哉! ??苏州府是江东省的首府,也是十分繁华,这种繁华景象又与京城不同,两者各有千秋。 ??京城是大气磅礴、锐不可当的王朝盛世之景,苏州却是江南水乡的妍妍姿态,婉约秀美。 ??第一次上门,沈清疏找地方住下来以后,打听到林大人一家住在府衙官舍,当即就送了拜帖过去。 ??林大人传话说他后日下午有空。 ??这日下午,沈清疏带着礼物登门拜访。下人引她到了正堂,只有林大人一个人在。 ??林叔叔安好。沈清疏上前请礼,林大人跟她想象中一样,是个威严的老爷子。 ??故交的儿子,又是自己的女婿,林北澜严肃的脸也不由缓和了几分,多年不见,你都长这么大了,此次怎么到苏州府来了? ??沈清疏老实回答,回林叔叔,我这两月正好在附近的滁州府准备院试,想到林叔叔也在这边,就特来拜见一番。 ??林北澜不在意地扬了扬手,你我叔侄,不必这么客气。嗯,你这个年纪参加院试,想来读书还算刻苦。学得怎么样?不如我来考较你一番。 ??沈清疏求之不得,当即躬身,请林叔叔教诲。 ??林北澜出了几个问题,沈清疏都对答如流,基本没有错漏,他赞赏地摸了摸颔下短须,你功课学得扎实,院试对你来说应该也不难。 ??林叔叔过誉了,侄儿还有很多不足之处。 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