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_第47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479节 (第3/3页)

有些贫寒士人和过分迷信的楚人宁愿自己冻死,也不肯用棉花棉布。

    ??对于这些人,朱襄也只能放弃助人情结。

    ??秦王政给朱襄写信,说登基后会连续三年发求贤令,让天下士人来咸阳考试做官。

    ??在这些士人来咸阳前,要先经过当地郡县考试审核推荐。“学院——学府——学宫”三级考核推荐制度要借着秦王这三年求贤令,推行到全国。

    ??秦王政在江淮平原建立了两个郡。朱襄正好在江淮平原修复楚地的农耕基础建设,两个郡的学府一级的考核,都交给朱襄负责了。

    ??朱襄根据在楚国贫寒士人宁愿冻死也不用棉花棉布的事,想好了最后一道策论大题——“根据楚国贵族为了赚钱强迫楚人种棉花造成饥荒,最后将锅全部推到棉花上,导致楚人冻死也不用棉布一事,从‘天灾人祸’角度写一篇规劝国君的策论”。

    ??朱襄顺便把这个题目寄给了秦王政,督促秦王政也写一篇文章。他要检查秦王政有没有荒废学业。

    ??秦王政看到信后,双手交叉,下巴搁在手背上:“寡人都快当秦始皇了,为何还要写功课?”

    ??张良和蒙毅各做各的事,都不理睬嘟囔的秦王。

    ??嘟囔归嘟囔,秦王政还是捡起了书本,认认真真准备写策论。

    ??自己给自己献策.jpg。

    ??秦王政还从朱襄给他布置的功课获得了灵感,想好了他在咸阳宫取士的策论题目——“天行有常”。

    ??“秦国和其他六国同在一片地方,经历的都是同样的天灾,为何秦国越来越强盛,六国越来越衰弱?”

    ??这不是简单吹捧秦国几句就算完事。秦王政要考核的是士人对秦国救灾具体措施的了解,以及能不能推陈出新,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。

    ??用这个题目,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政治原因。

    ??“天行有常”是荀子最主要的政治观点。秦王政在秦朝建立后第一次取士就用荀子的观点,等于承认了以荀子为主的那一派儒家学说治国在秦朝的“正统”。

    ??秦朝将来肯定百家兼收,但对外不能这么说。他必须拿出一个“统一思想”。

    ??根据朱襄的“剧透”,儒家思想能贯穿华夏文明两千多年,其“圣学无所不包”的特性是最主要的原因。

    ??有孔子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奠定基调,百家思想中适合秦朝的,都可以纳入秦朝官方的“新儒学”来用。

    ??就算是秦朝传统的法家思想传统,呵,法家现在的领头人是谁?是韩非,是李斯,那都是荀子的弟子。

    ??只要荀子还在,儒家法家就不敢撕破脸。

    ??这也是荀子哪怕浑身老病,活着可能比死了更难受,但仍旧咬紧牙关活着的原因。

    ??他现在不能死。

    ??他必须活到秦朝建立,奠定儒法合流的基调,才能将这个重担交给朱襄。

    ??待朱襄四十过半,从年龄资历上都无可挑剔后,又有自己这个先行者为朱襄承担首创的压力,朱襄才能一枝独秀镇压百家,使百家彻底融合。

    ??人过于衰老之后,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,骨头脆得打个喷嚏都会疼,喜丧是解脱。

    ??但荀子还不能到解脱的时候,他只能硬撑着,撑到粉身碎骨,再也撑不住的那一刻。

    ??秦王政知道荀子心中憋着的那口气,知道荀子现在活得很艰难,但他什么也做不了。

    ??梦境中的自己曾奢求长生,舅父告诉他,求长生者反而短寿。

    ??人总有一死,就算是神奇的舅父也一样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