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锦路_第11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19节 (第5/5页)

知道科举一直是天和帝心中的一个想要改革的重心,今天会和她谈及这个话题, 一来是因为最近朝中的大事没有什么比得上这科举取士了, 二来是今天她提及新旧规则的更替,提出改革, 天和帝对于科举取士的心思, 早在她第一次接触科举的时候便能看出来, 天和帝已经不满现在的科举现状已久。

    ??不是说对于现在的科举制度不满,在她看来,而是对科举取士的结果不满。科举取士代替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什么,对于帝王来说, 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拔更多的寒门子弟,打破世家对官场的垄断局面。

    ??但是现在看来, 这种目的只是达到了一部分,虽然在抑制了世家的发展,但是纵观历届科举的结果, 便能够发现,其中寒门子弟所占的比重极小, 而且寒门子弟的才学和能力因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,依旧十分有限,很多都不能委以重任。这样的情况下,依旧是世家占据朝堂的主要位置。

    ??世家依托于自己的历史悠久,藏书丰厚,教育资源的雄厚,即便是面对相对公平的考试方式,也并不示弱,更为重要的是,世家子弟不仅在科举上取得重要的成绩,在能力方面也是比寒门子弟要高上不少,特别是在对朝务的处理和想法上,世家子弟的眼光和格局无疑要开阔很多,所以,天和帝若是想要治理好天下,这些世家子弟是非要重用不可,不为别得,只为这些人的能力。

    ??不说别得,单看如今的阁臣中,最为重要的首辅和次辅出自如今大齐最大的两个世家之中,其余的阁臣中,也是有将近七成的人是出自各大高门世家。

    ??但是对于帝王来说,这样的场面却并不是其愿意看到的。自古以来,都是皇权和相权,帝王和世家相互制衡,但是却没有一个帝王希望自己被世家制衡,限制住自己的皇权的。不说别的,若是皇权压不过世家,最后的结果就是帝王的政令连皇城都不用出,直接在朝会上就被世家所否决了。所以,对于天和帝来说,是不愿意世家在科举中锋芒太盛的。

    ??而与她来说,她亦是不希望科举中都是世家的子弟。她所希望的是可以通过科举,达到叫教育的相对公平,只有教育公平了,百姓才会有出路,社会才会进步,这个和天和帝的目标并不矛盾。

    ??“皇舅舅若是想要寒门子弟在科举上可以和世家子一争的话,只有一条路可以走。”沈皎也不避讳,直言天和帝的心中事。

    ??“什么办法?”天和帝抬眼看向沈皎,端正了态度,问道。

    ??“那就是在大齐境内,多开设书院,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得起书,这样读书的人多了,才能选拔出更多的有用之才,有用之才多了,大齐才能兴盛。”只有读书人的基数大了,可取取士中举的寒门子弟才能更多。

    ??“可是你应该知道,开书院哪里这么好开得?只这教书的先生就是一个问题,而且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供得起孩子读书的,先不说这束脩,便是这笔墨纸砚,只这写字用的宣纸就不是普通的百姓能够负担的起的。”天和帝听后摇头道。

    ??不过,天和帝也只是提出了疑问,但是并没有否定这个想法,因为他知道,元嘉会连如此浅显的问题都想不到,就做出这个提议。

    ??对于天和帝的问题,沈皎确实一早就有考虑,不慌不忙地道:“只是设立学堂,但是对学堂的要求却不需要很高,这些学堂只是教一些最基本的蒙学和四书五经,最重要的是让百姓懂礼义,知廉耻,都说教化百姓,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符合教化的道理了。只有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,他们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,只有知法才能守法。”知法和守法永远要在一起,只有知法才能守法,连知道都不知道,又从何守法呢?

    ??“这样的教导,我想不用什么知识广博的大家,只需要一些秀才便能行。我所建议的学堂,并不是要将它们建成像国子监或者是南方的四大书院一样的学堂。”沈皎解释道。

    ??“建造这样的学堂是为了让大家从中选拔优秀的学子。”沈皎继续道:“我建议这样的学堂说以村为基础设置,请教书先生的钱由朝廷来拨付,这样百姓便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,如此一来,选择让孩子入学的百姓也会便多,能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便会更多。”

    ??“每个乡县选拔的学子,朝堂可以设置相应的鼓励政策,比如由朝堂资助一部分的束脩的费用,让这些学子可以更加发奋地学习,贫苦家庭的优秀学子也能够有继续读书的机会,如此一来,相信科举的结果会大有改变。”如今只要是能够读得起书的百姓,即便是再贫苦,也都是衣食无忧的,若是连吃饱饭这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解决不了,又怎么会愿意让孩子享有精神上的食粮呢?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